马武定:《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论》第二讲(2017-4-18) [返回]

发布时间:2017-4-18          厦门市城市规划学会




第三章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历史

1.城邦时代

        ●公元前8世纪前后,埃特鲁里亚人进入亚努河和第伯河之间的地区落户,把村落联盟变成城市,开创了意大利半岛的城市文明:“罗马公民公社”。

2.共和时代

        ●公元前509年爆发的罗马人起义推翻了王权统治,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共和制:分权的民主制原则

3.帝国时代

        ●公元前27年屋大维成为罗马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奧古斯都)进入帝国时期。

        ●超越了在地中海盛行了近千年的城邦制,创立了能够将地中海地区不同国家和民族融合为一体的世界性国家。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迁都古希腊城市拜占庭

        ●公元395年帝国分为东、西两个罗马

        ●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废黜罗马末代皇帝,罗马帝国亡。


二.社会思想

1.斯多葛主义

        ●这时期的哲学和社会思想几乎都专注于寻求“善的生活”,而非“善的国家”。

        ●对于人这种理性动物来说,唯一重要的就是认识神圣的规律性,并自觉地合乎规律性地生活——顺应自然的生活。

        ●德性论:按照自然本性而生活是******的德性。“天人合一”:众生平等覌、自然法、世界主义

        ●斯多葛派在世界历史上的意义在于它与基督教的密切关系。

2.伊壁鳩鲁派

        ●实际的人生智慧要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幸福主义:追求现实生活的快乐

3.怀疑派与折衷主义

        ●人基本上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认识


三.城市生活形态与规划思想

1.从理想的城市制度→理想的生活

        ●城市:从政治机构和主权实体→纯粹行政管理权的机构和实体

2.从重精神生活→重物质生活

3.从公共生活→歌功颂德的“战绩工程”

        ●芒福德:罗马帝国是单纯扩张城市权力中心的产物,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广大的城市建设企业。

4.赋予空间以意义:城市设计的先河

        ●奧古斯都:“我得到的是砖头的罗马,而我留下来的却是大理石的罗马。”

5.理想的城市形态:从理念→城市原型


四.罗马的遗产

        ●行政管理制度:贵族政体,王政政体,民主政体    行省建制,中央统制,分省管理。

        ●法律精神《十二铜表法》

        ●追求现实生活幸福的理性主义(伦理)与行动

        ●众生平等的世界主义

        ●城市建设:公共建筑,民用设施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实用,坚固,美观”


五.罗马的教训

        ●战争不断

        ●松散

        ●沉缅于物质生活享受、骄奢淫逸

        ●刘易斯·芒福德:“罗马的城市历史曾不时地发出典型的危险信号,警告人们城市生活的前进方向不正确。哪里人口过分密集,哪里房租陡涨居住条件恶劣,哪里对僻远地区实行单方面的剥削以至不顾自身现实环境的平衡与和谐——这些地方,罗马建筑和传统的各种前例便几乎会自行复活,如今的情况正是这样:竞技场、高耸的公寓楼房、大型比赛和展览、足球赛、国际选美女比赛、被广告弄得无所不在的裸体像、经常的性感刺激、酗酒、暴力等等,都是道地的罗马传统。……这些东西都是厄运临近的征候:堕落权力扩大,而生命却被缩小,这类现象大量出现时,死亡之城即将临近了,虽然一块城砖也尚未崩落。因为野蛮已从城市内部扼制了这座城市。”



第四章中世纪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历史(公元476~1453年) 

1.前6个世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覆灭~11世纪):“黑暗的中世纪” “封建时期”

        1)动荡、无序、落后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整个社会生活的中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封建割据。

        2)中世纪最初几百年西欧的社会结构除国王和主教外,主要由贵族和农奴两个阶级组成,庄园制(领主制)是这个时期欧洲封建制度的社会经济形态。

        3)建造城堡的年代

        4)11世纪末的十字军运动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开始摆脱早期的社会停滞和封闭状态。

2.美丽的中世纪

        1)盛期的特征之一:城市复兴步伐的加快,新兴城镇出现。

        2)城市管理机构:市议会和市议员制度在13世纪建立,市民阶层开始形成。

        3)特征之二:商业开始复兴,借助十字军东征,建立了新的海上通道。

        4)1337年,英法爆发百年战争,1378年,老教皇去世,教会大分裂,欧洲教权统治向王权统治转移。

        5)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走出中世纪。

3.中世纪基督教会的作用

        1)中世纪的欧洲无论是政治、社会、思想,还是文化领域,都由基督教思想主导。

        2)基督教的政治化:有完善组织的机构,既是宗教机构,又是世俗政权管理机关,成为罗马帝国消亡后,中世纪欧洲社会实际存在的唯一具有权威和影响力的势力。

        3)基督教的理论化:神学与经院哲学      大学的诞生

        4)功过参半:

        ●神权至上、人性压抑、思想禁锢、社会愚昧、文艺活动限制。

        ●在规范人的思想、伦理、道德方面,基督教思想是当时无可替代的权威。

        ●成为中世纪文化的传播者。

        ●基督教信仰是中世纪联结各国社会,巩固家庭生活,维系整个西欧公共生活的主要力量和权咸。

        5)教会对于欧洲的存在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二.中世纪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思想

        ●罗马的衰亡,使厌世不幸感成为一种社会心理,这种普遍的绝望和厌恶增强了人们对宗教的感情,产生了一种深沉的、强烈的解放灵魂的要求一种超越凡尘仰望来世的饥渴,在这样一种社会心理氛围中,基督教的来世说和救世福音深深地扣动了千百万人的心弦。

        ●原罪论与救赎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被人与上帝的关系问题所代替。

        ●修道院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城邦,中世纪早期的城市是扩大了的修道院。社会的基本政治单位就是小教区和主教区。中世纪城市的实质就在于教会和社区的密切结合,共同去追求基督教所主张的那种神圣生活。

        ●城市空间结构简化:以主教堂为中心和以教区为基本单元。

        ●奥古斯丁:“天上之城”与“地上之城”。

        ●中世纪的教会使它的建筑物社会化,教会兼有灵魂拯救和人间事务的双重权能。

        ●长达195年的十字军运动,巩固了基督教的地位,促成了东西文化的大交流、城市复兴、国际贸易的发展。异教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古希腊哲学思想的理性回归。

        ●托马斯·阿奎那:“社会有机体论”。着手调和理性与天启,使基督教教义与渐趋活跃的古典思想及异端哲学有所折中,将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奥古斯丁思想及圣经信条相配合做成综合体系。

        ●城市自治运动,市民生活与世俗文化萌芽。

        ●行业协会与同业工会的兴起,使基督教的绝对地位减弱,城市开始呈现多元化和均衡化的发展。

        ●阿奎那使基督教神学的基础由原来的柏拉图主义转到了亚里士多德主义,但对于整亇中世纪来说,社会思想基本上还是继续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精神。


三.城市建设与规划状况

        ●世俗政权旁落,作为“政府行为”的城市规划无人顾及。

        ●从需要出发,随机而遇,不断修正,线性而连续性发展:“有机城市与有机规划”?

        ●重要功能分散化:小的结构,小的数目,亲密的关系。

        ●邻里单位和功能分区

        ●规模控制:步行者的空间和尺度。


四.中世纪的规划遗产

        ●上帝规划师:自然法则

        ●小规模,简结构,有机组团和分散,邻里基本单元。

        ●一点启示:在中世纪几乎找不到“著名”的规划师和建筑师,然而,芒福德、沙里宁、林奇、雅各布等人却对中世伦的城市备加赞誉。是否可以认为:少干预的自然的有机发展的城市是一种更好的城市?城市是否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有机生长),而人为规划的干预越少越好?



第五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14~17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时代,“冒险的时代”

        ●欧洲的转型期

        ●经济:城市经济复苏,外贸、商业扩张,促进了市场导向的生产,新兴资产阶级崛起、贵族衰败。

        ●政治:教会势力衰落,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兴起代替教会成为支配社会的统治力量。世俗化、公民、自由契约。

        ●精神覌念:更重视尘世事务,对人类尊严的颂扬,对荣誉及世俗道德观念的追求。

        ●文艺复兴:借古学的复兴,上演世界历史的新戏剧的人文主义运动。


一.三大发现:人的发现,(自然)科学的发现,世界的发现

●人的发现:复兴古典文化,形成以人为中心的新世界覌,认识和揭示了丰富的、完整的人性。

●科学的发现:人文主义运动引起人们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世界的发现:“大航海的时代”,欧洲人摆脱了中世纪狭隘的地域观念,出现了一个充满新奇事物、充满魅力的新世界,从此进入了世界历史。


二.社会生活与社会思想

1.“世俗主义”的社会生活

        ●大型世俗性建筑构成了城市的主要景象

        ●公共生活从教堂→大街、广场、公园

2.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1483~1546):“当钱币叮噹落入钱库,灵魂就应声飞向天堂。”“因信得救”。

        ●让·加尔文(1509~1564):上帝的“选民”。

        ●他们不仅否定了教皇和罗马教会的至上权威,甚至否定了教会存在的必要,启迪人们的思考,肯定人们的世俗生活,肯定个人的权力、地位,争取个人的解放。

        ●产生了一种世俗的新道德观念,构成了欧洲“个人主义”哲学的重要一章。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开始觉醒。

3.近代哲学的曙光

        ●开始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式来思考上帝、宇宙、人及其认识的问题。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经验论:只要我们发现了事物的形式,就能够改造自然为人类谋利益。“四假相说”:怀疑主义。

4.对唯美的认知与追求

        ●美的客覌性

        ●阿尔伯蒂:美是和谐

        ●帕拉第奥:美产生于形式


三.城市规划思想

1.托马斯·莫尔(1478~1535)的“乌托邦”:目标在于设计一个和谐和自我管理的社会制度。

        ●康帕内拉(1568~1639):《太阳城》

        ●弗兰西斯·培根:《新大西岛》

2.理想城市

        ●从理念→形态

        ●追求形式的完美

3.古典主义与新罗马风

        ●芒福德:“严格地说,不存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但是存在着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柱式、广场,它们美化了中世纪城市的建筑物。”

        ●文艺复兴:“再生”,“复活”

        ●透视法的发现(15世纪)

        ●开创了把建筑与城市作为艺术创作的范例:艺术设计——城市设计

4.噪动的巴洛克

        ●噪动时代的噪动风格

        ●芒福德:“我们可以把早期纯真的文艺复兴形式视作原始的巴洛克,把从凡尔赛到圣彼德堡的新古典主义形式视作“后期”巴洛克,甚至可以把18世纪哥特式复兴者们傲慢无度的浪漫主义认为是巴洛克反复无常的变化时期。”

        ●运动和变化:“要复杂不要简单,要变化不要稳定,要繁复不要单一。”

        ●带有浓郁的田园气息

        ●体积庞大

        ●芒福德:“把城市的生活内容从属于城市的外表形式,这是典型的巴洛克思想方法。”

16~17世纪罗马城改造图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规划遗产

        ●理想主义规划的源头:制度设计

        ●形态规划的培育期

        ●城市设计的滥觞

        ●社会转型期(噪动的时代)对历史的态度:“后继者原则”,“和谐原则”。

        ●批判与创造的能力